-
印度為何保持對華貿易逆差
關鍵字: 印度中印貿易逆差出口如果問一位中國官員或印度官員:在中印雙邊關系中,最積極的方面是什么?兩邊將一致回答:貿易關系。中印這兩個鄰國的雙邊貿易關系急速增長,從2001年的20億美元,增長到了僅2012年第一季度就高達750億美元。在這段時間里,兩國都保持了超過8% 的平均經(jīng)濟增長率。如今中國和印度分別是世界第二大經(jīng)濟體和世界第十一大經(jīng)濟體。
然而,如果這樣問:在中印雙邊貿易關系的增長中一點問題都沒有嗎?答案可能就不會是一致了。在過去幾年,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始終在增長,達到了現(xiàn)今的270億美元,而印度一方對此的不滿情緒也始終在增加。印度駐華大使蘇杰生稱,印中貿易逆差是印度最關注的貿易問題。但是,貿易逆差的根本原因是什么?中印兩國能不能在不傷害兩國貿易關系的基礎上解決這個問題?
在過去十年中,對中印兩國的經(jīng)濟發(fā)展來說,國際貿易是一個很重要的驅動因素。在這段時間里,印度出口額保持每年19.3%的增長,而中國出口額的增長差不多在20.3%。印度主要出口天然資源,例如貴金屬、石油產品、鋼鐵和輕工機械。中國主要出口消費品和中小型科技產品。那么,為什么中印兩國在保持如此高出口增長率的同時,印度對中國卻還是有270億美元的貿易逆差呢?
印度的不滿
在印中貿易逆差這個問題上,印度的不滿是很簡單的:中國沒有進口足夠多的印度商品。這體現(xiàn)在幾個方面。首先,印度人并沒有一個公平進入中國市場的渠道,尤其是在服務業(yè)和醫(yī)藥領域。印度駐華大使蘇杰生認為,貿易平衡的一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市場準入。而印度Nasscom(印度國家軟件和服務公司)貿易協(xié)會的會長桑姆·米塔爾(Som Mittal)說:“印度市場事實上是封閉的。”
印度的一大競爭優(yōu)勢是它的IT行業(yè)。IT業(yè)占據(jù)了國家GDP的30%以上,而在出口時,印度IT業(yè)的69%是保密、不對外開放的,因此,它很容易就躍居為印度最具市場競爭力的行業(yè)。然而,印度IT業(yè)卻不能在中國繼續(xù)它的成功。270萬的印度IT業(yè)員工中,只有1600人在中國。印度IT公司通常都無法與中國政府簽訂合同,甚至對IT巨頭威普羅(Wipro)、印孚瑟斯(Infosys)來說也是如此。唯一一個與中國政府簽訂合約的例外是塔塔咨詢服務公司,然而其在2007年與中國政府簽訂的合約卻未能付諸實施。
對印度決策者們來說,持續(xù)增長的貿易逆差成為他們的一個擔憂之處。他們擔心其會妨礙中印兩國之間的繁榮關系。如今,26%的印度制造業(yè)生產總值來自于中國制造的商品,據(jù)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預測,到2015年這個數(shù)據(jù)將會達到76%。
中國商品對印度意義重大。在短期內,面對政府補助的中國企業(yè),印度的制造商們還能掙扎著與其競爭。但從長期來說,鑒于中印兩國地緣政治上的緊張局勢,印度對中國潛在的貿易依賴已經(jīng)變得越來越重要,而為了避免這種貿易依賴,印度一方也需要深思熟慮。
就增加中國產品的關稅和貿易壁壘問題,印度國家安全委員會已經(jīng)展開了討論。這說明印度的決策者們已經(jīng)對這個問題給予了相當?shù)闹匾?。但是,中印貿易逆差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印度的決策者們以為,設置貿易壁壘就能解決這個問題,卻忽視了其他因素。
落后的基礎設施
對市場上泛濫的中國出口商品,印度公眾普遍印象是價廉、技術含量低,尤其是一些中國制造的玩具。然而,事實卻不是如此。玩具只占中國出口商品的1%,印度從中國進口的主要是機械和基礎設施相關產品。
對于印度來說,從中國進口的很大一部分商品都是為了解決其基礎設施不足的問題,因為僅僅印度國內制造業(yè)很難滿足大量的機械等相關產品的需求,需要從國外進口來滿足需求。中國是一個非常理想的進口國,因為對相同的產品來說,中國的價格會比美國、日本和德國低30%。
在過去8年,中國為印度工業(yè)化提供了許多印度所需的商品,這也導致了中印之間的貿易逆差。因此,現(xiàn)今的貿易逆差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印度經(jīng)濟的需要。當印度基礎設施建設的需求不再那么大的時候,貿易逆差也將會降低到一個較溫和的程度。
2010年,印度將IT業(yè)和醫(yī)藥業(yè)定為對中國出口最具潛力的兩個行業(yè),但是印度卻沒能把握到主動權。也許這和中國IT業(yè)的兼容性不強有關。印度的供應商是以英語服務為基礎的,而中國的產業(yè)卻以漢語服務為基礎,這就限制了印度供應商在中國的工作領域。塔塔咨詢服務公司即使在2007年與中國政府簽訂了合同,也未能繼續(xù)下去。
參照中國模式
以解決印中貿易逆差的名義來人為地設置貿易壁壘,對印度來說這將是很不明智的舉動。從中國進口的許多商品,對印度的經(jīng)濟增長和工業(yè)化來說都是相當必要的。印度本國的生產商無法滿足日益增長的產品需求。因此,倘若真的在中國和印度之間設置貿易壁壘,印度公司將不得不轉向產品更昂貴的國家尋求進口,這反而會增加印度的貿易逆差。
對中印兩國來說,從2010年開始的中印經(jīng)濟戰(zhàn)略對話,是為正確解決雙邊貿易關系所邁出的重要一步。2011年在北京舉行的中印經(jīng)濟戰(zhàn)略對話,為印度的生意人們提供了一個平臺,供他們表達對印中貿易問題的擔憂。中國中央電視臺全程報道,更重要的是,中國總理溫家寶也出席了此次會議。這樣的平臺為解決中印貿易問題提供長期對話溝通的機會。只需要參照中美戰(zhàn)略經(jīng)濟對話的成功,印度就應該知道,這樣的對話會讓中國給予印中貿易逆差以更多的關注。
中國過去十五年的發(fā)展是出口導向型的。同為出口導向型國家,印度目前還是不能和中國的制造業(yè)相匹敵。這和印度對機械和基礎設施產品的需求疊加起來使得印度越來越依賴中國進口商品。中國已經(jīng)增加了從印度進口自然資源的數(shù)量,在進口紡織品和鐵礦石數(shù)量上也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中國缺少對印度出口服務業(yè)的需求,這也使得兩國之間的貿易逆差持續(xù)擴大。
盡管印度對許多國家,尤其是對石油輸出國,都存在著貿易逆差,但印度對中國的貿易逆差卻已經(jīng)不僅僅是經(jīng)濟問題,也是國家安全問題。印度仍然是一個發(fā)展中國家,而為了擁有長期競爭力,印度本地生產商和供應商也需要達到一定的經(jīng)濟規(guī)模。
印度的決策者們可以參照中國模式的成功,以及中國生產商們在印度建立合資企業(yè)的例子,開放技能與技術的轉讓,讓中國公司更好地利用印度市場。除此之外,印度可以聚焦汽車工業(yè),給中國汽車企業(yè)一個提高國際地位的機會,同時放開印度汽車公司在中國的業(yè)務,這樣中印兩國的汽車工業(yè)將更富有國際競爭力。
作者為印度在華留學生
標簽 舊文資料-
本文僅代表作者個人觀點。
- 請支持獨立網(wǎng)站,轉發(fā)請注明本文鏈接:
- 責任編輯:新偉
-
“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評論 15“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評論 191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評論 268美媒竟來碰瓷:解放軍這次演訓,“是在考驗美國決心” 評論 194圍島集結、多向抵近!現(xiàn)場視頻來了 評論 178最新聞 Hot
-
“中國對美反制,巴西看到了機會”
-
共和黨人也不滿關稅,“長期來看,我們都會死”
-
韓網(wǎng)民強扯“中國間諜”喊美軍介入,駐韓美軍急了
-
美國航運巨頭發(fā)話:我們有很多中國船,這錢得美國人掏
-
馬斯克狂撒2500萬,這場“會改變西方文明進程”的選舉還是輸了
-
俄高官有望沖突后首次訪美,“美方暫時解除制裁”
-
美防長稱日本是“前線”,日媒急了
-
美國兩黨拿出對俄制裁草案:征500%二級關稅
-
“眾叛親離!要是再發(fā)生911,誰還同情美國人?”
-
特朗普明天將在白宮開會,討論TikTok命運
-
“白宮正研究:丹麥給格陵蘭6億,我們加價”
-
美國司法部要求判他死刑:讓美國再次安全
-
她對美放狠話,還提到歐盟的“實力地位”
-
“歐美關系搞砸了,歐盟準備以自己的方式應對中國 ”
-
周一鳴接棒港警“一哥”
-
他演講超25小時,狂噴特朗普馬斯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