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之AKIRA影評人,新之說主講
-
四十年《奪冠》路:女排背后站著“不信邪”的中國人
當(dāng)所有的人都覺得你不行的時候,我偏偏告訴你,我行,我咬牙堅持到最后,我是勝利者。這樣的體驗是跨越四十年相通的,女排不是常勝將軍,但她們總是能在國人最需要一劑強心針時用勝利來振奮中國人的精神。所有的人看著國際賽場上吶喊拼搏的女排,就像看到了拼命追趕的那個不服輸?shù)淖约骸?a href="/culture/2020_10_01_566903.shtml">[全文]
-
《信條》還是《花木蘭》,誰是疫情中好萊塢“全村的希望”?
拋開對于內(nèi)容的評價,《信條》和《花木蘭》在同一時間選擇以不同的發(fā)行方式全球上映,更重要的意義是,這是目前美國新冠疫情席卷之下,好萊塢大廠面向兩個不同方向的一場“突圍”和自救運動。冒著生命危險去電影院看《信條》還是花三十美元高價看“網(wǎng)絡(luò)大電影”《花木蘭》?[全文]
-
美國人要拍《三體》了,讓三體人來做“面壁人”,地球有救嗎?
也許美國的文化精英無法體會《三體》第一部里葉文潔的絕望和希望。無法體會第二部里羅輯教授的孤獨與堅毅。對于美國人來說,《三體》講的是地球文明和三體文明,講的是人性和宇宙,而對于每一個真真切切經(jīng)歷過這種恐懼、迷茫和混亂的中國人來說,很容易一眼看出,這哪有什么外星人?這就是地球上的故事啊。[全文]
-
《八佰》還未上映先惹風(fēng)波,“國軍悲情論”生不逢時了嗎?
新世紀(jì)的頭十年,網(wǎng)絡(luò)上充斥著“國軍悲情論”——“國軍才是抗日主力,為什么沒人拍國軍”。然而到了十年之后本片上映之時,相當(dāng)多的另一部分人認為,如果電影想講這個,那對不起,我不想看。這種對本片主旨理解的割裂,無疑讓電影的主創(chuàng)和宣發(fā)感嘆“人心不古,生不逢時”。[全文]
-
被吐槽“越來越丑”,“香港小姐”經(jīng)歷了什么?
港姐真的變“丑”了嗎?倒也未必。被人們用時代和青春雙重濾鏡下拿出來追憶的,可能是同那些港姐的青春一同逝去的,那個城市的驕傲和風(fēng)華吧。[全文]
-
《三十而已》里“包”治百病的愛馬仕,治得了“階級焦慮”嗎?
奢侈品等于經(jīng)濟實力,經(jīng)濟實力等于社會地位,社會地位等于他人的尊重,他人的尊重等于自己的快樂,四舍五入就變成了“奢侈品等于快樂”——會有人告訴你,愛慕虛榮固然不對,但是為快樂買單難道錯了嗎?是啊,到底是哪里錯了呢?[全文]
-
三浦春馬自殺,在島國做藝人有多難?
可能我一說到明星壓力大,很多小伙伴會說我要是能像明星那樣,亮個相走一圈就能賺幾十萬上百萬,再大壓力也不怕!但是,日本的藝人非但不會如我們想象的那樣輕輕松松就日進斗金,萬人追捧做人上人,還時刻承受著日本社會和藝人職業(yè)帶來的雙重壓迫。[全文]
-
先毀明星,再毀香港,黎智英的“狗仔”生涯
黎智英這樣形容自己在媒體界的大成功,他說,我本來就沒有人性,很多事情對我不重要,所以我適合做傳媒。黎智英系的媒體是怎樣讓娛樂新聞吸引讀者的呢?一言以蔽之,“一入八卦深似海,從此明星是賤人”。[全文]
-
肖戰(zhàn)身后,中國造星“拿來主義”的垮掉
圍繞著肖戰(zhàn)的一系列熱點,只是因為2月份的AO3事件打開了潘多拉的盒子,引發(fā)的一系列蝴蝶效應(yīng)伴隨著經(jīng)久不衰的熱搜把中國娛樂資本從日韓原樣引進的“飯圈文化”和“明星營銷操作手冊”一層層剝開,展現(xiàn)在大眾、主流輿論界、學(xué)界、甚至是文化管理者的面前。[全文]
-
《囧媽》免費是“愛心福利”還是資本纏斗?
在對徐崢“交口稱贊”和“人人喊打”的冰火兩重天中,真正的問題在于,這場纏斗的雙方根本不是徐崢和院線,而是以字節(jié)跳動公司為代表的網(wǎng)絡(luò)流媒體巨頭和傳統(tǒng)院線之間,圍繞著中國電影這塊日漸做大的蛋糕而進行的“火并”,最終誰會成為勝利者還未可知。[全文]
-
2020春節(jié)檔“神仙打架”,真的能誕生“神片”嗎?
IP、明星、喜劇、合家歡……但是“不會錯”真的就是優(yōu)秀嗎?不盡然。往往是處處討好最終結(jié)果是處處平庸,觀眾的注意力和錢包很快就會被那些新涌現(xiàn)的類型、題材和異軍突起的優(yōu)秀電影吸引,因為后者期待不高往往驚喜更大,那種“不會錯”的商業(yè)喜劇大片反而成為了墊腳石。[全文]
-
“港獨”媒體刊登陳太太來信,在他們筆下“你們都不存在”
“陳太太來信”這篇文章背后是觀察者網(wǎng)與我們讀者之間良好關(guān)系和密切互動、相互學(xué)習(xí)與共同辦媒體的一個縮影,但是到了“港獨”媒體口中就成為了“一場驚天陰謀”。[全文]
-
《決勝時刻》:主旋律的硬核回歸
雖然電影不可避免地會在敘事上遭到一些批評,但這依然是一部闊別多年的制作認真、很有想法、發(fā)人深思又隨著中國電影工業(yè)的整體進步和時代的發(fā)展有了很多新東西的“硬核主旋律”。[全文]
-
“金馬”是華語電影燈塔?別開玩笑了
靠幾代人不懈努力換來的“含金量”,要毀掉,也只是瞬間的事。一個獎的含金量,靠的是它背后繁榮的電影業(yè)、才華橫溢的創(chuàng)作者和熠熠生輝的明星,是他們成就了獎,而不是要靠獎給他們蓋章才能證明他們的價值。[全文]